神舟十九乘组凯旋归来!航天员回地球第一顿吃牛肉面和驴肉火烧!
(图源“央视新闻”)
北京时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欢迎三位航天员回家!
神舟十九平安返航的全过程
本次神舟十九号返回依旧是采用快速返回的技术,即绕飞地球的圈数从早先的11圈缩短到环绕地球5圈(大约7.5小时),大幅缩短了航天员返程的时间,也减轻了航天员在狭小的返回舱内长时间停留的不适感。载人飞船返回由载人飞船系统、航天员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等多个系统共同完成,技术较为复杂。返回过程中,飞船经历分离撤离、返回制动与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这四个阶段,大约历时50分钟着陆到地面。
(图源“央视新闻”)
首先就是“分离撤离”阶段,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解除对接,完成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这一阶段标志着飞船正式启动返回程序,需确保精确的脱离角度和姿态控制。“返回制动与自由滑行”阶段,返回舱通过发动机点火实施制动减速,脱离原运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随后进入无动力自由滑行阶段。此时飞船依靠惯性向预定再入点滑行,高度逐渐降低至约145公里。
(图源“央视新闻”)
“再入大气层”阶段,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以大约7公里每秒的速度冲进大气层,由于和大气发生剧烈摩擦产生高温,返回舱就如同一个火球在天际划过,在大约80至40公里高度,返回舱外面还会形成一个等离子壳通过防热结构保护舱内航天员安全,导致地面与返回舱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并经历约5分钟通信中断的“黑障区”。再入大气层:返回舱以约7.9公里/秒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外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此阶段需通过防热结构保护舱内航天员安全,并经历约5分钟通信中断的“黑障区”。
(图源“央视新闻”)
最后的“开伞着陆”阶段,降落伞系统分步展开:先弹出引导伞和减速伞,最后展开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返回舱速度逐步降至约3.5米/秒,着陆前反推发动机点火进一步缓冲,确保平稳触地。航天员出舱后,着陆场搜救人员还将采取“出舱一人、转运一人”模式陆续护送3名航天员进入到医监医救车内。最后,工作人员会进行返回舱舱内断电、回收有效载荷等系列工作,使用专用吊装设备将返回舱装载至运输车辆,固定后运抵指定地点。
宇航员们吃什么补充营养?
就在今天下午14时02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至此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之旅圆满结束。首先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两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图源“央视新闻”)
三位宇航员将在车里吃上返回地球的第一顿饭出征的饺子,返回的面牛肉面已经准备好了。蔡旭哲和王浩泽是河北人,他们还点了驴肉火烧此外还有酱牛肉、绿叶蔬菜、小黄瓜等等。回到地球宇航员们都吃上了最爱的家乡美食,但是在太空中航天员们会消耗大量体力及能量。宇宙太空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超低温、高辐射、零重力等因素给宇航员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挑战,因此研发适合在太空中服用的营养补充产品就显得非常重要!
早在二十多年前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胡文祥教授为了解决航天员的太空睡眠问题,就成功研发了航天牌眠尔康,用内源性分子松果体素等巧妙组方来调节生物钟,解决太空睡眠和地球不同时区时差不适问题,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航天牌医药保健品。补钙问题也一直是航天医学的重要课题,虽然当时国内外一些补钙产品有效果,但仍不太理想。胡文祥带领院所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关,历时5年,运用先进的新方法、新技术,反复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出航天补钙产品--钙维康,为航天员健康保驾护航,在有关部队应用获得广泛好评,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全国发明专利博览会金奖。除以上产品外,胡文祥及其团队同时还成功研发了飞天牌钙维生素D、旨溶片;航天牌军泰康、军脂康、军糖康、军维纤、军力康、强军康;期盼牌黄芪葛根等新一代高科技航天大健康产品,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星河滚烫,皆为信仰;以梦为舟,驶向深蓝!神舟十九号飞船的顺利返航,是个人意志与民族梦想的双向奔赴,更是人类勇气与科技伟力的璀璨共鸣!祥鹄生物为中国航天点赞!